我们经常会见到或亲身经历这样的案例:一开始,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错,但随着时间推移,孩子逐渐长大,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。偶然遇到一件事,就可能导致亲子矛盾激化,关系极度紧张,甚至彼此对立,不愿交流。
这是为什么?家长又该如何面对和解决?
01
那天,我在群里看到一位家长的哭诉:
我女儿从小到大都很乖巧,初中时成绩也很优秀。然而中考失利,本来可以去一所市重点,但是我当时为了保险,非要让她改成一所普通高中。
结果,她去了普通高中以后,一直郁郁寡欢,成绩也越来越差,连年级前100也进不了。这次高一期末考,她竟然破天荒的好几科都没及格,我快崩溃了。
不仅如此,她还顶撞父母,经常把自己关在卧室,不愿意沟通。
每次我想主动找她聊天,她就说:“跟你没什么好聊的,我恨你,都怪你让我改志愿,毁了我,你还想怎么样…”
我真的很担心她,看着自己的孩子从优秀乖巧转变成这样颓废叛逆,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,求大家帮帮我!谢谢。
大家在群里七嘴八舌,争相给她出建议。
有人说:带孩子去看看心理医生吧,可能是环境不适应,压力太大了。
有人说:这时候很需要一家人的团结,父母要直面问题,共同面对难关,一起陪伴女儿,长期用爱感化她。
还有人说:可怜天下父母心,我们做家长的总希望自己孩子能一切顺利,健康快乐,所以无论孩子变成什么样,都不要失去信心。
但并没有一个具体、有效的办法可以真正帮助她,让她去实施。
02
其实,我们仔细再看一下她的叙述,就会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:家长坚持让女儿改志愿,导致她进了一所普通高中,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。
哪怕家长是为了孩子好,但是也不能忽略她给孩子造成伤害的事实。
所以,家长首先需要做的,不是带孩子看心理医生(因为她会很抗拒);
不是强迫孩子跟其沟通(因为孩子会一如既往地拒绝);
也不是一直用爱感化她(因为家长做错的事情没有解决,孩子不会接受)。
家长最需要做的是,道歉。
用最真诚的态度,向孩子道歉。
可能有人会说了:道歉还不简单吗?说句对不起不就好了。
其实不然,如果真的只是随口说一句对不起,那就太不真诚了,也不会有真正的好效果。
所以,这位家长应该先明白自己为何道歉,在道歉时要说明白,当时的做法给孩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,现在自己已经明白错误所在,并希望以此求得孩子的原谅。
然后注意:道歉并不是为了获利。也不要有这个逻辑:我道歉了,好了,接下来你要怎么怎么做。这样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和负担。
最后道歉之后,要对孩子表态,表达自己愿意改正的决心,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真诚。
比如,这位家长可以说:
女儿,妈妈今天跟你沟通,主要是想跟你说一声对不起。
我知道,去年中考时,妈妈逼你改了志愿,导致你进入现在的普通高中,你很不开心。
对不起,妈妈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。对不起,这个道歉来得有点晚,真的很抱歉给你带来的伤害。
以前我做得不好的地方,请你原谅,我会努力改善,和你一起成长,好好学习怎样做个好妈妈。再给我一次机会,好吗?
不管怎样,妈妈都永远爱你,都愿意一直陪在你身边。
03
亲子之间,父母和孩子强势与弱势的差别,体现出父母的绝对权威。父母指责孩子的不足,却看不到自身的问题,也往往会制造出亲子间的矛盾与问题。
当孩子的看法不被父母接受、感受不被父母理解、提出的问题不被认可时,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就会一点点消失,就很容易造成孩子拒绝跟父母沟通交流。
但是,在很多家长看来,向孩子道歉、认错,是一件有损“威信”的事情,会让自己很没面子。
说句实话,这种想法真的“很幼稚”。
最近很火的综艺《少年说》里,有一位家长就在镜头前真诚地向孩子道了歉。
因为忙于工作,需要经常和客户电话沟通,妈妈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,陪孩子说话。
所以,孩子流着泪在天台喊道:“妈妈,您是不爱我了吗?如果是,您可以再爱我一次吗?如果不是,请您多跟我说说话可以吗?”
听到孩子的心声,那位母亲在镜头前流下了泪,她真诚地说:“对不起,是妈妈的错。妈妈保证,以后一定改,一定多陪伴你。”
美国教育家斯特娜夫人说:“一个勇于承认错误、探索新的谈话起点的父母,远比固执、专横的父母要可爱得多。”
董卿也曾经因为爸爸的严厉教育,倍感身心压抑。
后来长大了,有一天父亲邀请一家三口下馆子,席间,父亲突然举起酒杯说:“我跟你道个歉。我想了想,这么多年,我对你有很多方式不对,你别往心里去。”
每次谈起这件往事,董卿都要泪奔,可见她对这个道歉有多么在乎。
其实,如果父母做错事,或者错怪孩子时,能够向孩子道歉,不仅有利于孩子的成长,也能使孩子更加信赖和尊重父母。
所以,当亲子关系紧张时,不妨想想,自己是否需要跟孩子道个歉?